消防改造
消防维保
主机维修
联系我们
老旧小区消防设施需要进行改造吗?如何进行改造?
来源:北京消防改造公司 时间:2025-06-30 15:37:05
在北京的老旧小区里,那些斑驳的墙面上挂着的老式消防栓,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兵,虽然曾经守护过千家万户,如今却常常因为年久失修而"力不从心"。这些建于上世纪的小区,普遍存在着消防设施老化的问题——锈蚀的水管可能喷不出水,裸露的电线像蜘蛛网般纠缠,狭窄的楼道堆满杂物,让本就不宽的逃生通道更加难行。更让人忧心的是,随着家用电器增多,老旧的电路不堪重负,而随意停放的电动车又像一颗颗"定时炸弹"。那么,老旧小区消防设施需要进行改造吗?如何进行改造?
老旧小区消防设施需要进行改造吗?老旧小区消防设施的相关规定
老旧小区消防设施需要进行改造。老旧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早,消防设施普遍存在老化、损坏现象,许多设施安装后缺乏定期维护和更新,甚至丧失原有功能。一旦发生火灾,这些老旧设施可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,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。
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具有必要性。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《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指导各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供水、供电、道路、消防等基础设施,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。--消防救援局统筹结合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、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畅通消防“生命通道”等专项工作,推动老旧小区建立微型消防站、实施“一区一策”消防治理模式,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。
在消防设施改造过程中,需依据不同年代的防火规范进行判定。例如,1975年至1988年建设的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需设置室内消火栓;1988年到2006年建设的超过7层的单元式住宅、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、通廊式住宅、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同样需要设置室内消火栓。对于室外消防设施,1975年至2006年建设的居住人数不超过500人且建筑物为一、二层的居住区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,但需满足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升/秒且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米以内的条件。
改造过程中,需重点更新移动式灭火设施(如灭火器及微型消防站),确保火灾时可灵活取用。同时需调整或增设室外消火栓,满足基本消防需求,并检修老旧设施器材。对于设施位置有遮挡物影响使用的,应清理遮挡物品;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、圈占,距其2.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障碍物。此外,还需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,维修时需采取相应措施,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。
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如何进行改造?
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涉及多环节协同推进,需结合实地情况定制方案,确保安全性能全面提升。以下是关键实施步骤与要点:
前期评估与规划:首先全面排查消防设施现状,包括管道锈蚀、水源缺失、通道堵塞等隐患,制定针对性改造方案;优先整合市政、消防部门资源,避免重复施工。
基础设施升级:更换老旧管网、消火栓及水箱,采用耐腐蚀材料重新铺设供水系统;同步更新灭火器、应急照明等设备,确保消防用水和基础设备可靠运行。
消防通道整治:优化小区道路布局,清理占用通道的车辆和杂物,增设消防车通行标识与划线,保障救援路径畅通无阻。
电气线路改造:规范整理老化电线,更换超负荷线路,消除乱拉乱接现象;增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,禁止违规停放充电。
智慧安防集成:加装联网烟感报警器、智能喷淋系统和实时监控设备,实现火灾风险24小时预警与远程响应。
管理体系强化:明确物业和业主责任,建立消防设施月度检测及档案制度;开展居民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,提升自救能力。
资金与合规保障:利用住宅维修资金或财政补贴推进改造,遵循“分类改造、不得降低原有安全标准”原则,确保符合地方条例要求。
通过上述措施,老旧小区可构建“物防+技防+人防”的韧性体系,在保留社区风貌的同时筑牢安全底线。
以上就是关于北京老旧小区消防改造的相关解读,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,可以点击亿杰消防网官方客服进行在线咨询。

老旧小区消防设施需要进行改造。老旧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早,消防设施普遍存在老化、损坏现象,许多设施安装后缺乏定期维护和更新,甚至丧失原有功能。一旦发生火灾,这些老旧设施可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,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。
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具有必要性。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《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指导各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供水、供电、道路、消防等基础设施,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。--消防救援局统筹结合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、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畅通消防“生命通道”等专项工作,推动老旧小区建立微型消防站、实施“一区一策”消防治理模式,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。
在消防设施改造过程中,需依据不同年代的防火规范进行判定。例如,1975年至1988年建设的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需设置室内消火栓;1988年到2006年建设的超过7层的单元式住宅、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、通廊式住宅、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同样需要设置室内消火栓。对于室外消防设施,1975年至2006年建设的居住人数不超过500人且建筑物为一、二层的居住区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,但需满足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升/秒且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米以内的条件。
改造过程中,需重点更新移动式灭火设施(如灭火器及微型消防站),确保火灾时可灵活取用。同时需调整或增设室外消火栓,满足基本消防需求,并检修老旧设施器材。对于设施位置有遮挡物影响使用的,应清理遮挡物品;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、圈占,距其2.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障碍物。此外,还需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,维修时需采取相应措施,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。

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涉及多环节协同推进,需结合实地情况定制方案,确保安全性能全面提升。以下是关键实施步骤与要点:
前期评估与规划:首先全面排查消防设施现状,包括管道锈蚀、水源缺失、通道堵塞等隐患,制定针对性改造方案;优先整合市政、消防部门资源,避免重复施工。
基础设施升级:更换老旧管网、消火栓及水箱,采用耐腐蚀材料重新铺设供水系统;同步更新灭火器、应急照明等设备,确保消防用水和基础设备可靠运行。
消防通道整治:优化小区道路布局,清理占用通道的车辆和杂物,增设消防车通行标识与划线,保障救援路径畅通无阻。
电气线路改造:规范整理老化电线,更换超负荷线路,消除乱拉乱接现象;增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,禁止违规停放充电。
智慧安防集成:加装联网烟感报警器、智能喷淋系统和实时监控设备,实现火灾风险24小时预警与远程响应。
管理体系强化:明确物业和业主责任,建立消防设施月度检测及档案制度;开展居民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,提升自救能力。
资金与合规保障:利用住宅维修资金或财政补贴推进改造,遵循“分类改造、不得降低原有安全标准”原则,确保符合地方条例要求。
通过上述措施,老旧小区可构建“物防+技防+人防”的韧性体系,在保留社区风貌的同时筑牢安全底线。
